隨州日報訊(全媒記者鐘金輝)9月17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廣水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開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近年來,廣水市委、市政府始終樹立“營商環境是企業發展的土壤,高效政務是對外開放的窗口”這一理念,系統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便利化建設,營商環境指標大幅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持續向好。該市堅持優化服務機制,提升企業發展效能,讓政務服務從“能辦”向“好辦、易辦、快辦”轉變;堅持做強政策、金融、法制服務,擴大企業發展平臺,持續推動企業增值化服務從“普適性”向“精準化”升級,為企業提供了全鏈條、高質量的服務保障;堅持創新服務試點,助力企業發展壯大。
發布會上,廣水市人民政府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今年以來該市整體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建功支點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開展情況,廣水市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數據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主要負責同志分別就服務企業、項目審批、政務服務、開展“市場便利行動”等答記者問。
中國網、湖北日報、湖北廣播電視臺、荊楚網、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隨州日報、隨州廣播電視臺、隨州發布、隨州市政府網、隨州論壇、云上隨州等新聞媒體記者參加發布會。
廣水市優化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摘要)
整體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建功支點建設
廣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陳翠
一是優化服務機制,提升企業發展效能。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全面落地“一件事”應用,實現65個高頻事項全程網辦,企業開辦最快半小時內辦完,餐飲、零售等行業推行“一證準營”,“一業一證”改革拓展到36個行業。擦亮“政好辦”服務品牌,設立市、鎮、村三級“政好辦”專員,推行重大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數字化辦理便利度,與湖南、江西等5個地方簽訂“跨省通辦”協議,推行“告知承諾+容缺受理及辦理”模式,平均審批時間壓縮30%。 二是做強三類服務,擴大企業發展平臺。政策服務方面,創新建立“動態管理+標準轉化”的政策兌現機制,運用“廣水惠企一站通”小程序,實現政策“一鍵查詢、智能匹配、免申即享”。金融服務方面,引導金融服務實體企業,提供科技信貸、綠色信貸,開展“氣候貸”,為小微企業授信,探索“知識價值信用貸”等新路徑。法治服務方面,合并33個單位的執法檢查,對400個事項實行包容審慎監管,設立調解組織,高效化解涉企糾紛368起。涉企行政復議案件下降42%。 三是創新服務試點,助力企業發展壯大。大力推進改革試點,2024年成功開展9項改革試點,今年承擔11項改革試點,包括國家級3項、省級8項。立足職責重點突破,人社部門牽頭制定跨區域共建高質量和諧勞動關系方案,自規部門推行“先租后讓”供地模式,降低企業初始成本40%以上。1-8月,廣水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0.7%。 答記者問
廣水市在服務企業,幫助企業破解難題、提振企業發展信心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廣水市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黨委副書記張漢清:一、政策賦能,惠企紅利精準直達。廣水市推進“政策找企業”,梳理各級惠企政策并出臺《廣水市支持工業和商貿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建“政策工具箱”,通過“線上+線下”推送與“免申即享”,今年助企業獲省級制造業專項資金500萬元,兌現實體經濟獎勵2802萬元。1-8月,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11.5%,推動企業梯隊形成與產業倍增。 二、創新驅動,增強發展“第一動力”。廣水市推動科創與產業融合,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82家、293家;231家企業發布技術需求48項,達成合作8項(1502萬元);與11所高校合作,建創新平臺 138家及離岸科創中心,籌建2家省級研究院。今年新增6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家入選國家工信部5G工廠名錄,1家成隨州首家卓越級智能工廠。 三、要素護航,優化企業發展沃土。廣水市踐行“企業有事馬上辦”,今年破解企業用地、融資等問題51個,創新工業用地“彈性出讓”等舉措。推動普惠金融,助30家科技型企業獲知識價值信用貸款1.18億元,48家中小企業獲商業價值信用貸款1.13億元,為8家企業協調融資3960萬元。目前,青年企業家注冊企業占比超40%,成為經濟發展生力軍。
廣水市是如何提升項目落地審批速度,保障企業用地的?
廣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劉永強:一、智慧審批減環節提效率。依托市、省兩級云平臺與工改平臺互通,優化審批流程。建立“四合一”模式,并聯辦理用地預審等環節,制定豁免清單,70項工程免辦規劃許可證;推行“標準地+承諾制”,明確8項前置條件,企業簽土地合同當天可獲“五證”,實現“拿地即開工”;對重大項目實行“分段報批”“容缺受理”,保障順利落地。
二、自助選地暢通道降成本。全面清理批而未供、存量及低效用地,繪制《廣水市招商地圖》供企業自助選地。通過收回、置換、租賃、彈性出讓等方式,盤活手續齊全、區位優的地塊,節省項目落地時間與經濟成本。
三、服務升級優體驗全周期。推行重點項目“駐·幫辦”與包保服務,局干部任“項目秘書”,開展“局長坐窗口”“上門服務行”;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一站式”審批,網上辦理、“一網通辦”全覆蓋,推廣預約辦、特事特辦;落實“首問責任制”“容缺審批”,規劃方案審查時間壓縮30%以上,做到當天受理當天辦結。
廣水市在政務服務提質和落實惠企政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廣水市數據局局長彭曉華:一、政務服務提質,打造“廣水效率”。推進“一事聯辦”升級為“高效辦成一件事”,精簡條件、重塑流程,設1個綜窗和5個專窗,累計辦業務2.3萬余件;與河南民權、浙江平湖、湖南岳陽樓等地簽“跨省通辦”協議,485個高頻事項跨省通辦,今年辦跨省業務2500余件;開展“坐窗口、走流程、優服務”活動,36個部門負責人坐班辦事、聽意見、找問題并整改。
二、惠企政策落地,彰顯“廣水溫度”!皬V水惠企一站通”小程序匯集7000多家企業信息,拆解54個政策文件為98個標準化事項,實現“雙向匹配、一鍵申報”;市市場監管局涉企高頻事項部門的業務骨干組建“政好辦”小分隊上門服務,今年走訪25家企業、頒證43張;政務大廳設惠企專區,提供“一對一”政策咨詢與幫辦代辦。
三、數字賦能優化,閃耀“廣水智慧”。微信公眾號接入DeepSeek,拆解2028項政務事項,提供7×24小時智能問答;大廳配智能觸摸屏、機器人,提供講解引導;升級24小時自助區,集成多部門終端,支持全天候“無感智辦”。
廣水市在開展“市場便利行動”,整體提升營商環境方面采取了哪些具體舉措?
廣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委委員吳世中:一、極簡審批,加速市場準入。拓展企業變更、注銷等9大類“就近辦”場景,辦理時限壓縮70%,企業設立一日辦結率98%;11個涉企許可事項“證照聯辦”,33個高頻事項納入聯辦,69項跨省通辦、140項省內通辦,申請材料壓減超六成;設綜合窗口推行“一表申請”,“一業一證”累計發放544件。
二、部門協作,打造公平競爭秩序。歸集28個部門近8萬條數據,依據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低風險企業抽查比例降至5%,高風險領域提至40%-60%;強化涉企收費檢查,治理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商會收費;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建立跨省雙隨機監管、知識產權保護等協作機制。
三、包容審慎,強化服務意識。嚴格執行涉企執法檢查計劃與執法人員八條禁令;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及涉企案件合規審查,對81件輕微違法免予處罰、152件減輕處罰;推進信用修復改革,落實“兩書同送”,跟蹤指導企業整改,助力合規經營。(隨州日報全媒記者鐘金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