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
立足發展實際情況,聚焦鄉村振興需求,我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和加強黨對鄉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圍繞“引、育、用、留”四字要訣建強鄉土人才隊伍,鄉村各領域人才規模不斷壯大、素質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堅實有力。
悉心育才——
鄉土人才破“土”而出
鄉土人才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著創新創造,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何讓鄉土人才破“土”成“才”?
育才為先,高位推動。堅持全州人才工作“一盤棋”,以深入實施“硒谷英才計劃”為統攬,我州將鄉土人才隊伍建設與鄉村振興總體規劃緊密結合,制定《恩施州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實施方案》,明確通過加大鄉村實用人才培育力度、提升農業經營管理人才水平、盤活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力量、加強鄉村治理人才隊伍建設等能力素質提升行動,壯大鄉村人才隊伍。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實施“鄉土人才振興工程”,提出“扶持培養一批農村職業經理人、電商人才、農業科技帶頭人,加快引進培養一批帶頭創新創業、帶領農民致富、帶動鄉村發展的農村實用人才”。
以綱為領,如火如荼。
恩施市深挖活躍鄉村田野的老手藝人,通過以強帶弱、以老帶新、以精帶疏,讓榫卯、儺戲、竹編等傳統技能煥發新生機,累計培育農村實用技能人才1900余人,培育傳統技能“土專家”280余名。
咸豐縣將鄉土人才細分為種養能手、產業頭雁、農技能手、電商主播、技能工匠、文旅達人、民間藝人和治理能人八個類型,挖掘培育鄉土人才2135名。
來鳳縣創新實施“來鳳藤茶大師”人才項目,定向培養技能型藤茶青年儲備人才50名;舉辦首屆“來鳳藤茶大師”職業技能競賽,挖掘藤茶領域專業人才153名,培育縣級藤茶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12名。
鶴峰縣借力“人才超市”“人才驛站”載體,組織農業農村、科經、文旅等涉農部門常態化開展電商直播、旅游民宿等技能培訓及高素質農民培訓,“全國百強鄉土人才”吳金林、湖北省勞動模范許群群等鄉土人才相繼涌現。
堅持突出重點、按需培育、以用為本,我州共培育農業經營型人才6200余人、技能勞動型人才20200余人、科技服務型人才6900余人、社會服務型人才8300余人。高層次鄉土人才也逐年增多,截至目前,全州共180余名鄉土人才入選省級人才計劃,一大批“田秀才”“土專家”活躍生產一線,成為“帶動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經濟,富裕一鄉農村”的主力軍。
傾心引才——
人才“活水”源源不竭
通過政策招引來到恩施市盛家壩鎮投資辦廠的浙江人黃文利,常年指導當地茶農白茶種植及推廣技術,帶動當地發展白茶2000余畝,畝均收入9000元,村民稱他“白茶田秀才”。
這是我州招才引智、建強鄉土人才隊伍的一個縮影。
堅持“內挖”與“外引”相結合,我州持續健全人才招引機制,通過支持在外人才返鄉創業、加大緊缺人才補充力度、引導專業人才下沉服務、用好智援人才借力發展等聚才效能提升行動,拓寬鄉村人才引入渠道,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活水”。
建始縣深入推進校地協作,18所高校(科研院所)傾力支持,68個專家團隊400多名專家服務鄉村一線,累計完成產業攻關項目46個,轉化科技成果100余項,直接增加經濟效益近2億元。
宣恩縣依托縣級人才工作室,聯合企業建設實訓平臺,促進人才與產業深度融合,吸引128名青年返鄉,推動29個特色項目落地。
利川市引進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農人”,鼓勵他們將電商直播、智慧農業、康養旅游等新理念、新業態帶入鄉村,為傳統產業插上現代化翅膀。
來鳳縣通過完善薪酬待遇、創業興業、政治激勵、服務保障等要素吸引能人回鄉,目前已回引能人到村任職23名、返鄉創業25名,聘請產業發展顧問32名。
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我州引導各類科技服務主體服務鄉村。全州1196名科技服務隊成員每年開展技術服務2萬余次,開展技術培訓8萬余人次,服務我州83個鄉鎮729個行政村。近3年來,全州共建成76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爭取、選派各級科技特派員3000余人,累計解決技術難題598個,服務企業、專業合作社近1000家。
精心用才——
鄉土人才各顯神通
農村天地廣闊,農業大有可為。如何讓鄉土人才大顯身手?如何用鄉土人才“活水”澆灌鄉村振興“沃土”?
以用為要,唯才是用。聚焦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我州持之以恒放大鄉土人才效應,發揮鄉村能人示范引領作用,引導鄉土人才在鄉村一線各顯神通,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利川市出臺《發揮利川工匠技能大師引領作用推進技能強市建設的工作方案》,累計培育高技能人才1261名,建成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個,通過“師帶徒”模式帶徒傳技超2000人次,推動技術革新50余項,帶動旅游服務、茶葉加工等特色產業從業者人均增收20%。
建始縣構建縣、鄉、村三級黨組織聯系服務在外優秀人才制度,出臺政策支持基礎好、能力強的返鄉人員創辦、領辦農業企業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等業態。近3年來,該縣新增返鄉創業者1000余人。
巴東縣通過選聘“名譽村長”“名譽村書記”助力鄉村振興。綠蔥坡鎮“名譽村書記”夏曉華為該鎮爭創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開辟新路徑,金果坪鄉“名譽村長”劉峰為20名貧困學生捐贈助學金近7萬元。
……
不拘一格用人才。秉承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我州最大程度發揮鄉土人才作用,鄉土人才真正“強”起來、“活”起來。
誠心留才——
田間沃野“策馬奔騰”
留得住、能發展,是鄉土人才扎根鄉村、奔涌不息的關鍵。
我州堅持引才育才并舉、用才留才并重,積極營造尊重、愛護鄉土人才的濃厚氛圍,創新完善鄉土人才激勵機制,挖掘各類優秀鄉土人才參與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給予鄉土人才生產信息、生產技能等政策、資金和技能支持,加大優秀鄉土人才獎勵力度,讓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鄉土人才安心干事創業。
《關于推進“才聚巫峽、圓夢巴東”工作的若干措施》等人才新政,為巴東鄉土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撐;咸豐縣《加強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十條措施》設置產業領軍人才獎,最高獎勵10萬元;《鶴峰縣拔尖鄉土人才評選管理辦法》為優秀鄉土人才發放兩年7200元“人才津貼”和不高于20萬元的貼息貸款,讓鄉土人才安心扎根、放心創業。
充實智庫,夯實根基。我州持續完善全州“頭雁”人才庫,將8263人納入培育對象庫;持續做好在!耙淮宥嗝髮W生計劃”學員培養工作,近年來共培養“一村多大”大學生1699人;持續開展農民職稱評審工作,自2021年啟動高級農民職稱評審以來,全州共62人獲高級農民職稱資格。
選樹典型,示范帶動。連續兩屆選樹恩施州鄉土拔尖人才40名,大力推薦優秀鄉土人才參加全國、全省各類評選。來鳳縣農廣校校長向輝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獲全國十佳農民、全國農業勞動模范等榮譽;利川市勤隆中藥材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龍祥云獲評中國科協“百強鄉土人才”;巴東縣萬事順種植專業合作社朱旭獲評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范;恩施市新航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儲震、宣恩縣伍臺昌臣茶業有限公司鄭時兵獲評“全省十佳農民”;咸豐縣萬桃元、何平入選首批國家級“鄉村工匠名師”。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以“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為指引,我州厚植沃野良田,讓鄉土人才破“土”成長,為希望的田野繪就收獲的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