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人的關系像養虎,可成伙伴也可能被傷,但最好的姿態不是逃避,而是找對角度擁抱AI!9月19日,“AI武漢:2025長江財經卓越品牌大會”上,蔡新元的話讓人一凜。
面對“猛虎”下山,各方嚴陣以待:投資人直言“一覺醒來,AI投資邏輯可能就變了”;研究院專家呼吁“不進則退”。
一種緊迫感撲面而來——AI浪潮已洶涌而至。
身為華中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文化和旅游部光影交互服務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蔡新元不僅有遍布武漢三鎮的光影秀作品,還曾獲邀在聯合國總部演講。
在受邀出席“AI武漢”大會并發表主題演講時,他介紹了團隊的一項新進展:依托AI平臺啟動IP開發實驗。
短短一周內,“藍兔邦尼”形象誕生,并生成中國文化的衍生品,甚至表情包也進入上線倒計時。
IP從熱點捕捉到商業落地的速度如此之快!面對臺下聆聽的聽眾,蔡新元鄭重說道:“一場全方位的顛覆已然來到。它不只是簡單改變市場的競爭規則,更關鍵的是,從教育領域的知識傳遞模式、商業領域的價值創造邏輯,到整個社會運行的資源調配方式、人與人之間的協作形態,都在這場變革中發生著深刻且長遠的改變!
“人工智能時代,人類能力提升一倍的時間,或許是以天計!”參會并做主題演講的武漢云計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方承京介紹,武漢云作為土生土長的數字基礎設施服務商,始終把服務城市的AI發展當作核心使命,讓AI價值落地產業與民生。
IP生產迎來“光速迭代”時代,對內容生產者、城市來說,都是不進則退、慢進亦掉隊。
出席大會時,武漢市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數字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副研究員周陽指出,當前武漢距離領先城市尚有差距,部分領域的發展能級相較自身歷史峰值的影響力也有不足。
產業體系落后的代差靠什么快速追趕?跨入“2萬億元”俱樂部后,第三個萬億元的動能在哪里?
周陽認為,梯隊間的溝壑主要集中在信息密集型產業領域,尤其是以人工智能為主要特征的數字經濟賽道,可以看到,城市間人工智能產值與城市產值排序趨向正相關,還有城市正在憑“智”進位。
武漢市經信局人工智能處相關負責人到場分享政策時說,“武漢將人工智能作為一個前沿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產業來抓”。
據介紹,目前,武漢人工智能產業規模保持年均30%的增速,即將破千億元。1000余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集聚在此,超80家人工智能相關領域創新平臺、超40個人工智能垂類模型、155個首批征集智能體集結,城市正全“智”前進。
“AI時代的投資,得不斷推翻前天、昨天甚至今天的策略!蔽錆h創新投資集團(以下簡稱武創投)市場投資部總經理、“95后”田宏宇直言,傳統金融企業必須用AI重構業務邏輯、做科技金融創新。武創投已付諸行動:瞄準模態躍遷等“小而早”卻技術硬核的企業,哪怕團隊非常年輕,也全力跟進——“世界需要新鮮靈活的腦袋”。
模態躍遷聯合創始人、“00后”常元和正是這種“新鮮活力”的代表。這場大會讓投資雙方坐到了一起。常元和介紹,團隊日常節奏緊湊,“技術突破、產品優化……每天都在‘躍遷’”。
武漢數據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烈夫掌舵的“數據流通樞紐”,既為AI提供訓練的“燃料庫”,也需要通過AI來賦能醫療、交通、科技金融等應用場景。湖北無人機協會會長、電鷹科技董事長蔡曉東帶來的無人機技術既服務物流、農業、電力等實體經濟,也為AI訓練場景拓展提供“空中視角”。雙方都贊同,AI鏈接起技術、數據與場景,賦能實體與創新,最終構建起一個以武漢為樞紐的“中部數字經濟生態圈”。
當“95后”投資人遇上“00后”創業者,年輕人并肩作戰;當數據供給方與場景應用方同頻探討,先行者跨界聯動,這恰是武漢AI生態“全民參與”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