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時代,人工智能正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關鍵賽道。從年初,“勞動者”“荊楚”等10款人形機器人驚艷亮相湖北“新春第一會”;到本周,全球首個“深度推理+多模態”大模型——“紫東太初4.0”在武漢發布,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成為湖北的堅定選擇。
賦能產業 向新而行
2024年,湖北人工智能產業產值達1107億元,位居中部前列;截至目前,全省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突破1200家,已建成80多個人工智能領域重大創新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34所在漢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或者學院,聚集了21位人工智能相關領域院士。眼下,湖北正加快構建“以科技創新為牽引、產業能級為基礎、數字底座為支撐、場景應用為導向、人才引育為保障”的人工智能發展體系。今年,全省人工智能產業產值預計突破1500億元。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湖北人工智能產業,首先來看看它給我們生產生活帶來的新變化。
迎著秋風,泛舟湖上。在東湖梅園碼頭,一款名為“泡泡豚”的白色游艇,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打卡。
武漢市民 況女士
覺得比較好玩、新奇,科技感挺強的。解放了雙手,讓我們盡情去感受、享受景色。
出港、航行、?,所有操作均可自動完成,這款由無疆(武漢)技術有限公司最新研發的智能電動游艇運營系統,即使在復雜水域和氣候條件下,也能實現全流程自動駕駛。
無疆(武漢)技術有限公司產品總監 張吉偉
這邊搭載的是我們高精定位模塊,屏幕里集成了很多智能化算法,可以把高精地圖進行一個加載,搭配規劃的航線。動力能夠實時調控,進行精準分配,在整個東湖景區投入了50艘游艇。
從無人駕駛游船到智能網聯汽車,再到無人機閃送,近年來,湖北持續加力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前沿技術和大眾生活緊密連接。
走進工廠車間,人工智能也成為制造業向新、向智的重要引擎。在海爾電冰柜有限公司,2條智能總裝產線正滿負荷生產,平均每15秒就有一臺電冰柜走下產線。今年前8個月,他們的產量同比增長了15%。
武漢海爾電冰柜有限公司總經理 方超
日產能達到7000臺,預計年底日產能將突破8000臺。
作為海爾最大規模的智能化冷柜生產基地,武漢工廠近年來投資近2億元,對產線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其中的高性能AI視覺檢測技術堪比“火眼金睛”,將產品質量損失降低15%。
武漢海爾電冰柜有限公司總經理 方超
通過融合物聯網、大數據、AI等技術,將生產要素與業務流程數字化,生產效率同比增長20%,整個產品也實現向更智能、健康、更綠色擴展。
今年,湖北計劃新增燈塔工廠、無人工廠、數字孿生工廠超百家,完成1萬家規上工業企業數智化改造,讓人工智能全面賦能湖北制造業轉型升級。
人形機器人 加速進化
本周,武漢光谷成立了國內首個聚合智能產業創新中心。會上,一位國內頭部飛行器企業負責人半開玩笑說,“你們做汽車供應鏈的,哪天不想做了,隨時可以干航空!彼f得其實挺有道理。
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低空飛行器——這些看似形態各異的產品,實則技術同源、鏈條相通、應用融合。比如特斯拉人形機器人,超70%的供應商來自其汽車產業鏈;東風馬赫動力自主研發的高性能發動機進入試飛階段;小鵬則在去年底已經完成了飛行汽車的首次公開飛行。產業鏈集群作戰帶來的成本優勢與技術溢出,正從智能汽車快速滲透至機器人、低空經濟等領域。
這兩年,湖北的人形機器人的飛速發展也是一個“集群作戰”的例證。目前湖北集聚了50多家人形機器人相關企業,覆蓋整機、感知系統、“大腦”“小腦”“肢體”等關鍵環節。今年7月,湖北在鏈博會上搭建了全國唯一的人形機器人專題展臺,向全國展示出一條完整、活躍、自主可控的機器人產業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比绾卧谶@一重要驅動中體現湖北力量。全國首個聚合智能產業創新中心,其中的“聚合”二字,正是湖北的回答。當下,湖北正在構建一套完整的人工智能發展體系——以科技創新為牽引,瞄準前沿突破;以產業能級為基礎,厚植集群土壤;以數字底座為支撐,筑牢基礎設施;以場景應用為導向,推動技術落地;以人才引育為保障,激活創新源頭。這不僅是一個發展框架,更是一套推動智能產業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領先”的戰略路徑。
智能產業的競爭,早已不是某一項技術、某一家企業的較量,而是整個生態體系的系統競爭。誰能夠率先打通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與人才鏈,形成“繁星滿天”的集群效應,誰就能在這場智能革命中掌握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