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多次就治水問題發表重要講話。
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首次提出“著力建設安全韌性現代水網”。這一指示不僅凸顯了水網在保障國家水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也為加快推進國家水網建設指明了方向。
牢記囑托,“十四五”以來,千湖之省湖北以“荊楚安瀾”現代水網建設為主抓手,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提供堅實的水利保障,一張“保安全、促發展、助轉型、惠民生”的現代水網正在荊楚大地徐徐展開。
01
湖北水網是國家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北境內長江及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等工程是國家“四橫三縱”水網中的“主骨架、大動脈”;三峽、丹江口水利樞紐是國家骨干水網重要調蓄結點;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年均調水量90億立方米左右,惠及京津冀豫1.08億人;三峽水庫維系著全國35%的淡水資源和長江中下游3億多人的飲水安全。
圖:三峽水利樞紐
肩負著“一江清水東流,一庫凈水北送”的政治使命,湖北在全國首創將全省劃分為12個水網單元,通過建設安全韌性現代水網、分類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和實施分區管控等3個方面內容,打造湖北韌性骨干網,制定精準的水資源自平衡策略,實現從獨立水網單元到全域自平衡。
“‘十四五’期間,湖北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國家現代水網建設先導區,全省水利建設投資超3000億元,居全國前列!焙笔∷麖d黨組書記、湖北省湖泊局局長張俊勇表示。
02
秋分時節,清冽的水流沿著新修的渠道奔涌向前,湖北棗陽市楊垱鎮村民楊和平站在田埂旁感慨:“今年遭遇干旱,但我的50多畝小麥產量比去年還高!”
楊和平的豐收并非個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湖北夏糧總產達99.02億斤,同比增長0.91億斤,實現自2019年以來的“六連增”;單產251.33公斤/畝,創下歷史新高。
圖:保障364萬畝耕地和482萬人口的鄂北工程
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背后,是湖北面對去年出梅以來伏秋冬春跨季跨年氣象干旱的艱難抗爭——高峰時全省98%國土面積受旱。面對嚴峻旱情,湖北通過蓄雨水、引外水、存庫水“三水”抗旱策略,為夏糧豐收提供了堅實保障。
“十四五”期間,湖北還依托智能預警和科學調度,通過預泄、攔蓄、分洪等綜合措施,有效應對2021、2023年漢江秋汛,以及2024年長江、漢江4次編號洪水和唐白河流域1975年以來最大洪水等重要汛情,確保江河安瀾。
03
日臻完善的現代水網也在為湖北近6000萬人口飲水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生命之源!笆奈濉逼陂g,湖北累計改善1000余萬農村人口供水條件,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和規模化供水覆蓋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供水保障水平持續提高。
“我們以前每年只要遇到大暴雨、塌方的話,村里的水池、水管都會受到蠻大的影響,現在好多了!痹谝瞬宸逋良易遄灾慰h長樂坪鎮洞口村,村民王作焱向記者介紹這些年飲水工程帶來的變化。
圖: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傅家堰水廠
類似這樣難啃的“硬骨頭”地區是今年湖北改善農村飲水條件重點覆蓋區。今年,湖北將改善100萬農村人口供水條件,截至目前已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90%。
除此之外,湖北共建成城市自來水廠169家,日均綜合生產能力1779萬立方米,日均供水量1052萬立方米,服務人口2897萬余人,供水管網總長6.9萬公里,較“十三五”增長23%,供水普及率達到99.92%。
04
“我們每三天通過衛星掃描一次,整個庫區都會覆蓋到!痹诘そ谒畮焖|安全保障智慧中心,工作人員張航向記者介紹這個被水利部全國推廣的系統。
1200多路高清智能探頭集成的200多項實時數據為確!耙粠靸羲彼汀碧峁┲匾獢祿U。
圖:丹江口樞紐測雨雷達今年5月“上崗”
科技賦能現代水網遠不止在十堰。截至目前,湖北建成智慧江漢平臺一期、河湖長制、荊楚水庫等管理平臺,部省共建的白蟻防治重點實驗室掛牌運行,水利北斗、大壩安全監測等3家省級研究中心,正在為荊楚安瀾注入更多科技力量。
05
眼下,三峽水運新通道、引江補漢、姚家平水利樞紐等一些重點工程正在湖北穩步推進。
圖:引江補漢工程
展望“十五五”,湖北已繪就新一輪水網藍圖:建設安全韌性現代水網先導區、國家水安全戰略保障區、水利改革示范區和流域協同治理創新引領區,全力開創治水興水的新局面。
一江碧水潤荊楚,萬脈安瀾惠中華。作為長江徑流里程最長的省份,湖北坐擁得天獨厚的江河稟賦。如今,湖北正以水為筆、以網為綱,精心書寫著守護江河安瀾、驅動綠色發展、滋養民生福祉的現代治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