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炎帝文化與楚文化的關系
炎帝文化弘揚——賴今楚人
牢固樹立“抓文化就是抓發展,而且是在更高層次上抓發展”的科學理念,以把炎帝文化品牌打造成為隨州的中心文化品牌、湖北第一文化品牌和中華民族的文化品牌,提振隨州及湖北人民的精神,加快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實現在中部崛起。
第一,要提高認識,走出思想的誤區。我國在文化建設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是不容置疑的,但我們也要看到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重經濟輕文化。長期以來有一種不正確的觀點,所謂“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把文化的建設僅僅作為招商引資的手段、經濟發展的附庸,而忽視了文化本身的意義和價值。二是重黃帝文化,輕炎帝神農文化。我國傳統文化的這兩大精神支柱是統一的、互補的。它們對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都起過巨大作用。一個國家既需要統一、理性、秩序,以及發展集體主義精神;也需要競爭、破舊、創新和充分的個性發展空間。黃帝文化和炎帝文化從這兩個方面孕育了我們民族的性格,重此薄彼是不正確的。隨州及湖北作為炎帝文化的發源地,而且又擁有這方面的獨特而豐富資源,因此必須承擔起保護、開發炎帝神農文化的重任。
第二,要整合資源,做好全面建設規劃。要從全局認識“炎帝神農文化”的意義,不要孤立地就“炎帝神農文化”而論“炎帝神農文化”,要以開發和建設炎帝神農文化為突破口,做好隨州及湖北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整合和全面建設的規劃。同時將優秀傳統文化的建設與各方面的文化建設有機統一起來,在建設經濟強市的同時,大力建設文化強市,實現經濟和文化雙崛起的戰略目標。隨州及湖北傳統文化資源之豐富,在全國是有名的,出現目前的落后狀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從全局和長遠目標出發,經過反復認真研究、論證的既宏偉又可行的總體規劃。隨州及湖北很多重大的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文化資源(如舉世聞名的編鐘)的開發和利用都沒有真正形成省一級的聲勢與規模,炎帝神農文化、大洪山佛教文化、桐柏山道教文化等無不如此。
第三,既要強化研究,又要狠抓普及。弘揚傳統文化,是一項需要長期不懈努力才能顯現成效的全民事業。我們在這方面的薄弱環節,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研究不深,一方面是普及不力。例如,要真正做好我市傳統文化的開發、建設和利用的總體規劃,沒有充分的調查研究是不行的,不加大投入也是不行的。其他省、市的一些經驗值得借鑒,如聯合國內外、海內外共同開展研究,舉辦定期不定期研討會等等。研究工作不要急功近利,不要什么都與經濟開發、招商引資直接掛鉤,要突現特定文化本身的意義和價值。同時研究要注重建設隊伍,培養研究人才。研究工作要有分工,組織工作要細,要責任明確。例如對編鐘研究,就應該有從事研究和普及工作的專班,并制定計劃,按期拿出成果。如果這樣做了,就不至于十幾年沒有什么發現和發展。與此同時還要狠抓普及。提高和普及是辯證統一的。還是以編鐘為例,因為十幾年來沒有新的研究成果,就沒有辦法使普及更有效。像目前這種狀況是無法進行普及的,假如我們能像某些省、市那樣,開發出一臺類似“青春版”的編鐘音樂和歌舞,打造《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那樣氣勢恢宏的“印象編鐘”,何愁編鐘文化不普及。我們應該而且有可能使炎帝神農文化、編鐘文化的開發不僅走向全國,而且走向世界。
第四,要突出重點,創建品牌。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隨州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通過連續高規格舉辦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炎帝文化國際論壇,炎帝帝故里在海內外的知名度、美譽度顯著提升,有力地帶動了城市品位提升、城市人氣增長、城市經濟繁榮。特別是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炎帝故里拜祖大典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也意味著對炎帝故里故都在隨州這一歷史定論進行了進一步的定性、定格和定位。炎帝神農文化的開發,要突出重點,抓一些重大項目,力爭創造出無愧于我們時代的“品牌”。以什么為重點,創什么品牌這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深入研究的問題。但是坐等是等不來的,要不斷地通過行動,艱苦地去探索。我們有那么多傳統文化資源,而且很多是在全國獨一無二的或第一的,都等待我們去研究、開發。一方面我們的研究者沒有長期深入民間,沒有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奉獻精神的專家的參與是不行的;另一方面要靠政府和各級領導,特別是國家和省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才創造出了優秀的品牌。我們同樣可以像陜西省建設黃帝文化、湖南省建設炎帝文化、桂林建設劉三姐文化、云南建設麗江文化那樣,與國內大的文化企事業聯手,做好建設“炎帝神農”文化這篇大文章。我們相信,只要從上到下,真正充分認識到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意義,我們就有信心和力量去實現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具有隨州及湖北特色的優秀文化,把炎帝神農文化打造為湖北第一文化品牌和中華民族的文化品牌。
第五,發揚光大,運用當今。炎帝文化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楚文化和中華文化之源,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不僅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也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獨特貢獻;不僅鑄就歷史的輝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閃耀著時代的光芒。就隨州而言,要按照“一手抓工業興市、增強硬實力,一手抓炎帝文化、增強軟實力”的思路,大力弘揚炎帝文化,使其體現時代性。炎帝文化的精髓是“開創、堅毅、集成、為民”。開創就是善于創始、創新、創造、創業,勇于探索,“為天下先”;堅毅,是堅定、執著、百折不撓,不懈追求,敢于犧牲;集成是善于借力、借鑒、拿來主義、為我所用;為民,就是民本、民生、民主、民貴。要將炎帝文化精髓運用到隨州及湖北的科學發展中去,弘揚炎帝神農的開創精神,走出一條隨州特色的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弘揚炎帝神農的堅毅品格,克服工業興市中重重困難,不達目標不罷休;弘揚炎帝神農的集成品格(炎帝神農的八大功績,應當說不是他一個人所為,而他善于借鑒集成),擴大對外開放,實行借力發展;弘揚炎帝神農的憂民品格,用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改善民生。
(作者系曾都區委宣傳部原副部長 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