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后啟得樂圖
圖案裝飾于樂器五弦琴尾段底面之上,木胎髹黑漆,用紅、朱彩繪,以細小的網狀方格紋為底紋,其上繪主紋。圖案主體為兩幅上下相似的神人戲龍圖,神人跪坐于龍首之上,圓臉長發,月牙形口,雙目側掛,面露笑容,樂態融融。神人頭珥兩蛇,以龍為臂膀,胯下兩龍作蟠纏狀,龍身繪飾菱形紋。據推測,圖案所表現的主題內容是夏后啟上天得樂圖。
出土地點: 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
怪獸柱
怪獸柱為編磐架立柱。怪獸由獸頭、鶴頸、龍身、鳥翼、鱉足組合而成。獸首張嘴垂舌,兩側有對稱彎角;鶴頸為柱,鳥身為座,鼓腹屈腹,雙翼平展,鱉足立地。羽翅上浮雕蟠螭紋,鳥身脊背上浮雕臥龍,獸體上飾有錯金紋飾。怪獸頭頸、身體、雙翼多呈S形彎曲狀,既表現了怪獸充滿力量的身體各部位的微妙起伏,同時通過S形曲線的多次轉換,表現生命活力和曲線美。
出土地點: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
外形尺寸:高68CM
制作年代:戰國
弋射圖
弋射圖是一幅繪于衣箱蓋上的裝飾性繪畫圖案。箱蓋為整木剜鑿而成,蓋頂隆起為拱形,器表以黑漆為地,朱色繪花紋圖案。蓋頂一端描繪有象征天界的蘑菇狀云紋,另一端繪伏戲、女蝸人首蛇身互相纏繞連體圖案。中間由蘑菇狀云紋分割出兩小塊畫面,繪戈射圖2幅,內容相同,形態相似。畫中繪有二株左右相鄰的神木,一高一矮,高為扶桑,矮為月桂,樹桿挺直,枝葉繁茂,枝頭掛果象征太陽和月亮,樹端分別棲有日中之精和月中之精。一人立于兩樹之間,佩劍持箭,舉臂張弓,從樹上弋射下一鳥。這幅圖案中所表現的是中國上古神話羿射日月的形象寫照。畫面蘑菇狀云紋以粗狀的線條繪出,而扶桑和月桂則用細密的筆觸描繪繁茂的枝葉。畫面采用了俯視的視角,并由近及遠通過物體的大小表現出來,粗狀的蘑菇狀云紋、高大的樹桿和矮小的人物給人一種從高天下視的感覺。
出土地點:湖北隨州曾侯乙墓
外形尺寸:漆衣箱蓋長69厘米,寬49厘米
制作時期: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