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隨州社會的變遷 (3)
第六節 抗日戰爭前后的隨縣
1937-1945年的日本侵華戰爭,在中國近代歷史上 造成了一場空前浩劫。日寇的野蠻侵略,打斷了中國社會緩慢發展的歷史進程,造成社會生 產力 的極大破壞。為了救亡圖存,中國人民忍受了種種難以想象的艱辛,毀家抒難,奮起抗爭,終于迎來了八年抗戰的最后勝利。在這場艱苦卓絕的全民族抗戰中,隨縣人民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一、隨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后,隨縣中小學校的進步師生就舉行過愛國罷課活動,并在廣大城鄉青年中進行了抗日宣傳。1935年“一二九”運動爆發后,隨縣城鄉更出現呼吁抗戰的熱潮。西安事變發生后,縣城及淅河、厲山、安居、均川、環潭等地相繼舉行了群眾集會。烈山中學師生還走上街頭,宣傳“槍口一致對外,挽救民族危機”的主張。愛國師生的行動,得到隨縣各階層群眾的熱情支持,大批城鎮居民、工人和農民配合愛國師生,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抵制“仇貨”運動,清查出來的日貨全部被銷毀。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全國同胞和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呼吁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進攻。隨后,中國共產黨向國民黨遞交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提出發動全民族抗戰的 主張,重申中共承認國民政府、改編紅軍、開赴抗日前線等四項保證。經過艱苦的談判斗爭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于1937年8月頒布了改編紅軍為國民革命軍的命令。9月,國民黨中央 通訊社相繼發表了中共中央的《宣言》,以及蔣介石關于承認共產黨抗日地位的講話,標志著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最終形成。
內戰停止后,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中共鄂中特 區委員會派員前來隨縣恢復組織。1938年8月建立中共隨縣委員會,積極發展共產黨員及進 步組織,輸送青年參加抗戰,同時,利用隨縣常備五中隊的統戰關系,以及環潭青年戰時服 務隊及摽拐綌劇團,創辦了進步刊物《天天看》,并組織救亡募捐和慰問。
同年9月下 旬,湖北省合作人員訓練班從應城縣湯池遷至隨縣均川賀氏祠,改稱湯池臨時學校,中共鄂中區委負責人陶鑄與湖北省建設廳原任廳長李范一共同主持校務。該校廣為招收學員,學習政治軍事知識,結業后分配至京山、鐘祥、隨縣等地,積極宣傳抗日,發動民眾,開展敵后 抗日游擊斗爭。同年11月,中共鄂中區委員會在隨縣長崗店成立。經與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談判,達成了聯合開辦第五戰區豫鄂邊區抗日游擊軍政干部訓練班和第五戰區抗敵工作委員會的協議。11月17日,第五戰區豫鄂邊區抗敵工作委員會在隨縣均川成立,石毓靈任主任,李范一任副主任,共產黨員許子威任秘書主任,陶鑄任特別顧問。下設政治指揮部和游擊總指揮部,許多共產黨員在其中擔任重要工作。
二、日寇在隨縣的暴行
日本軍國主義是近 代中華民族最兇惡的敵人。1938年10月武漢淪陷后,日軍即沿長江、漢水和平漢鐵路、漢宜公路、襄花公路等主要交通線,進行“追擊作戰”。10月26日,日軍第三師團7000余人從應山、廣水一線,越過襄花及應隨公路向隨縣進犯。日軍攻戰淅河鎮后,在望城崗一帶遭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日軍快速疾進的勢頭受到扼制。在其后的6個月中,五戰區部隊同日軍形成對峙局面。到1939年5月,日軍集結10余萬兵力,先后發動二次隨棗會戰,中日雙方軍隊在大洪山一帶展開空前激戰,死傷慘重。由于日軍在裝備上占有優勢,隨縣縣城不久被攻陷。日軍隨后以淅河為中心據點,筑碉堡,設據點,以極殘暴的手段大肆燒殺搶掠,僅淅河、縣城、安居等地就發生慘案30余起,淪陷區人民終日生活在血雨腥風之中:
(一)集體屠殺,慘案迭告
在日寇的鐵蹄下,淪陷區人民的生命安全絲毫沒有保障,經常成為日軍濫施淫威的對象。為了報復淪陷區人民的反抗行動,日軍頻頻發動圍剿和清鄉,逐村燒殺,草菅人命。1939年6月4日,日軍為報復一名索要“花姑娘”的日本士兵被當地村民打死,出動滾 山、淅河、馬鞍山三個據點的兵力,前往金屯一帶進行撉逑鐢報復。日軍在范家灣抓住17 名摽梢煞笖,帶到敖家崗全部用機槍射殺。又到王家窩子抓走農民24人,綁至王家口集體 槍殺。同時還抓走13名抗日戰士,割去鼻子、耳朵,其中5人被軍犬活活咬死,7人被釘 在板凳上,折磨至死。
(二)燒房拆屋,毀家滅戶
為了維持淪陷區內的法西斯統治,日軍 在攻占淅河、縣城前后,對公路沿線附近的鄉村多次發動清剿,實行野蠻的殺光、燒光、搶光的撊庹邤,使大批村莊變為廢墟。1938年11月8日拂曉,淅河據點的日軍傾巢出動 ,將費家屯團團圍住,把全村男女老少集中在村頭稻場后,便四處放火,全村頓時一片火海。日軍又用大刀將陳世春、陳萬林等20余人當場殺死。1939年4月,27架日本飛機突然飛到隨縣城關上空瘋狂轟炸,縣城內一片火海。日本飛機此次共投下炸彈、燃燒彈150余枚,炸死 炸傷800余名平民?h城鬧市區的房屋無一完整。同年5月,日軍突然包圍萬店梁家灣,一次屠殺逃難的百姓300余人。日軍隨后又竄至江頭店,將沿街600余間民房放火焚燒。
(三)暴力搶劫,強征民夫
在日本法西斯的野蠻統治下,隨縣淪陷區廣大人民的生活十分凄慘。農產品正常的生產、運銷渠道被完全破壞,自由貿易被橫加取締,代之以最為原始的暴力搶劫。日軍每進犯一地前,先施以狂轟濫炸,占領后,即進行瘋狂的搶劫。搶商店、搶農戶、搶過往行人、搶耕牛畜禽,稍有反抗,即遭殺害。1938年11月日軍占領淅河后,馬上拼湊起淅河維持總會,繼又成立了縣城和馬鞍山兩個維持總會,以及余家畈、魏家畈等10余處分會。日本占領軍利用這些機構逼糧、催款、拉夫、抓“花姑娘”,并乘機向百姓勒索,橫征暴斂,許多農戶因此而傾家蕩產,不得不流離失所。1939年5月,為修建滾山據點。日軍強抓附近的村民上山當苦力 。在刺刀的逼迫下,大批農民不得不為日軍修工事,筑碉堡,建營房,滾山周圍方圓10余公里的樹木皆被砍光。
在日本法西斯的瘋狂掠奪和肆意摧殘下,隨縣淪陷區社會經濟蒙受空前的浩劫。農業生產低落,農作物產量銳減,主要農作物的總產和單產,均明顯低于抗日戰爭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