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馮家園
圖為 文化公園燈會 隨州論壇網友穀雨攝
“城市建設管理,要呼應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對優美環境的需求,滿足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期待!
——摘自市委書記劉曉鳴在城建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隨州文化公園元宵燈會,創下元宵之夜15萬人賞燈的記錄,24天吸引了35萬多人游園賞燈。
傳承傳統民俗文化,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展示神韻隨州魅力——元宵燈會,生成了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正成為老百姓共享共樂的群眾性盛宴。
開門辦燈會,群眾來參與。政府主導、企業支持,百姓受益。燈會的成功舉辦,帶給我們諸多啟示。
群眾參與 共享共樂的盛宴
隨州文化公園元宵燈會舉辦的初衷,是豐富市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辦成百姓參與、共享共樂的節會。燈會主辦方市住建委主任劉澤富說:“辦成老百姓喜歡的節會,讓百姓參與,讓百姓開心,是燈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元宵燈會布展期間,天氣晴好,已有不少市民聞訊前往。元宵節當天,還沒亮燈,公園內已聚集了數萬人。前往公園的公交車上擠滿了人,公園附近的停車位停滿了車。當晚,前來游園賞燈的市民超過了15萬,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創造了隨州元宵燈會之最。隨后二十多天,只要天氣好,每天都有上千人前往賞燈游園。
免費開放,老百姓是活動的主體,參與的熱情高,自然開心。燈會期間,不僅隨州城的市民廣泛參與,不少鄉鎮的群眾舉家前往,像趕集一樣,還吸引了棗陽、安陸等周邊縣市的群眾。“隨州舉辦這樣的大型燈會,讓我們過了把癮,看著很漂亮,心里很開心,希望以后多舉辦。”看過燈會,市民田威說。燈會還吸引了城區一些文藝愛好者參與其中,他們或表演節目,或攝影創作,進一步豐富了燈會的內容。
市園林局局長魏強認為,元宵燈會成功的關鍵,是讓老百姓能真正融入其中。
以人為本 城市建設的樣本
游園賞燈,市民在欣賞漂亮絢麗燈展的同時,對文化公園的大氣和顯現出來的隨州深厚的文化底蘊贊美不已。
今年1月1日,備受關注的文化公園開園,當天就吸引了10多萬人前去游玩!碍h境好,設施齊全,是我們休閑、鍛煉、娛樂的好地方,政府給百姓辦了一件大實事!奔易|城八角樓的市民黃永平言語之中,流露出對文化公園的滿意,也透露了市民對城市建設中完善公共設施的期望。
三年前,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諾,在城東新區建設一個占地千畝的公園,免費向市民開放。公園著力打造城市綠肺,進一步改善城市生態,豐富文化內涵,讓市民修身養性,F在看來,這一“為民”的舉措,合民心,順民意,得到了市民的認可。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尹漢寧在考察隨州文化公園后,連連稱道建得好,對公園建設融入隨州元素,為民而建、順應民生需求的做法給予肯定。
近年來,我市著力在完善城市功能上下功夫,尤其注重滿足百姓訴求,以人為核心。改造神農公園、明珠廣場,新建隨州文化公園、回龍寺公園、濱湖風光帶……每一項工程都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喜愛,讓人們感受到充實與快樂。
以文塑城 文化傳承的新探索
元宵節,賞花燈,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18組花燈,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年文化。
元宵夜,花燈綻放之時,隨州的民間藝術家們也來到這里,將隨州傳統戲曲花鼓戲搬到了公園天籟宮。鑼鼓響起,戲曲開幕,觀眾將臺下擠得水泄不通,成為當晚最熱鬧的地方之一。
市委書記劉曉鳴、市長郄英才在與市民同賞花燈時提出,要將隨州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政府搭臺,群眾唱戲,自娛自樂,是一種好形式,要常態化。
文化是一個區域發展最持久的動力。隨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不少文化專家學者建議,隨州更應該尊重、重塑傳統文化,通過搭建活動平臺,讓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創新,煥發青春和活力。
近年來,我市城市建設致力于傳承歷史,以文塑城,以人為本,互通互融,努力將優秀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設中。同時,在公園等公共活動場所和大型群眾性活動中,提供民俗文化、傳統曲藝等傳承的平臺和契機。
敞開大門,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讓百姓唱主角兒。以文氣聚人氣,以人氣育商氣。今年元宵燈會采取市場化運作,探索了一種新模式。
市民們建議,此類活動,還可增設比賽、制作等內容,吸引廣大青少年參與。如讓孩子們加入到花燈造型構思設計群體,通過培養孩子們對花燈的親近感,帶動花燈、元宵等傳統文化的傳承。
“燈會太壯觀、太漂亮了,一家人都看得特別高興!”北郊孔家坡的吳運誠談起帶著老婆孩子和父母賞燈游園的感受,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燈會圓滿落幕,市民的喜悅還在持續!